应对复杂需求

Table of Contents

  有一个词语叫做「技术直觉」。那究竟什么是「技术直觉」呢?我觉得技术直觉除了和经验有关,还和一项能力相关,就是迅速脑补出需求落地时的场景,然后综合地判断可行性。对于技术的边界心中有数,并能迅速代入使用场景,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技术直觉了。

  举个例子,做动态教学课件,是该用二维的还是三维的?首先要对二维三维制作的成本有了解,不是「二维与三维的制作成本比是1:2」这样的一个简单结论。因为三维制作的弹性很大,很粗陋的那种和二维差不多成本,但要达到能与二维匹敌的品质,成本就远远高于二维了。

  对应到我们团队,现在的需求已经足够复杂,复杂到我们开发自己都开始玩不转了,写了各种 if-else 的唯一作用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。为什么还要折腾业务小伙伴呢?同时,我也没有找到一开始就做到这么复杂的意义?请问,有一个技术人能站出来说出no吗?

  那些一开始就设计庞大而复杂,有着各种各样的前提假设,也处理了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,煞有其事地雕琢了一大堆东西。当你看完了整个设计,就剩不下多少脑力来质疑其中的疏漏了。

  这种用堆砌复杂来掩盖无能,埋下复杂的问题隐患,然后再不得不用复杂的方案来解决,称为「该下地狱的产品设计」。其根源就是没有好好消化需求。

  怎样找准产品需求?不是需求方说什么就立刻做什么,而是退后几步,从具体问题中抽身出来,换到全局视角重新审视,追根溯源找到需求的本质。

  那么对于充满变数的业务,我们该怎样做设计?或者换句话说:「对于 to B 的产品,在真实需求还未从业务一线大量涌现之前,做产品设计需要注意什么?」

我的答案是:「少做限制,静观其变。」

 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:加州大学的一块圆形绿地周围环绕这几个建筑,起初绿地上并没有路,设计者没有急于铺路,而是观察了几个月让道路自己显现出来。学生们会穿过绿地,可能是走到某一个建筑去上课,也可能是干别的。绿地上有一些树木阻挡,不同时段的人流量也很难准确预估,未知量其实有很多。在这种复杂情况下,自然形成的道路会比预先设计出来的更贴近真实需求。草地上踩出来小路以后,设计师只需要铺上砖,问题就完美解决了。

  即使你的设计给了用户很多个选择,其实也是做了限制。而做了限制后,用户的行为会受其影响,真实的需求反倒不容易显现出来。所以在这个阶段,什么都不做反倒是最好的选择。

  然而真实需求从哪里来?从实践中来。 既然要从实践中发现需求,那第一要务就是让业务跑起来。这时候一定忍住,先不要加戏加负担,轻才能跑起来。

资源

Date: 2023-05-29 一 16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