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那些事-朱厚照-正德

Table of Contents

刘瑾

◆ 刘瑾,陕西人,出生年月日不详,这也是个正常现象,家里有识字认数记得生日的,一般不会去做太监。这位刘先生原本姓谈,是个很坚强而且胆子很大的人,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他是自宫的。当然了,他自宫的动机并不是因为捡到了葵花宝典之类的武功秘笈,之所以走上这条路,只是因为他想找个工作。为了求职就拿刀子割自己,这样的人自然很坚强。更悬的是,自宫也不一定有工作,当时想当太监的人多了去了,没点门路你还进不去,万一进不了宫,割掉的又长不回来,那可就亏大了。敢搞这种风险投资的人,是很有几分胆量的。这位预备宦官还算运气好,一个姓刘的太监看中了他,便安排他进了宫,此后他就改姓刘了。公正地讲,刘瑾是一个很有追求的太监,他进宫之后勤奋学习,发愤用功,很快具备了初级文化水平,这在宫里已经是很难得了,于是他被选为朱厚照的侍从。从王振到刘瑾,他们的发家之路提醒我们,无论何时何地,即使当了太监,也应该坚持学习。还是俗话说得好:知识改变命运。

杨廷和

◆ 我们经常把很小就会读书写字、聪明机灵的小孩称为神童,要是按照这个标准,杨廷和就是一个超级神童。杨廷和,四川新都人,生于官宦之家,如果你翻开他的履历表,就会发现杨廷和先生保持着一项惊人的纪录——考试纪录。杨廷和小时候实在太过聪明,八岁就通读四书五经,吟诗作对,搞得人尽皆知,当地的教育局长认为让他去当童生、读县学实在是多此一举,浪费国家纸张资源,于是大笔一挥直接让他去考举人。中国考试史上的一个奇迹就此诞生。成化七年(1471),杨廷和第一次参加四川省乡试,就中了举人,这年他十二岁。要是范进先生知道了这件事情,只怕是要去撞墙自尽的。第二年,十三岁的杨廷和牵着他爹的手,到北京参加了会试,同期考试的人看到这一景象,倒也不怎么奇怪,只是聊天的时候经常会问他爹:“你考试怎么把儿子也带来了?”事实证明,中国到底是藏龙卧虎、浪大水深,在四川省出了名的杨廷和到了全国就吃不开了,这次考试名落孙山。可这位杨兄实在很有性格,他不信邪,居然就不走了,就地进了国子监读书,放话说,不考上就不回去。杨廷和就这样待在北京,成为了一名北漂,但他漂得很有成就,六年后他中了进士,读书期间还顺便勾走了他的老师、国子监监丞黄明的女儿。六年时间不但解决了工作问题,连老婆都手到擒来,真是不服都不行啊。之后杨廷和的经历更是让人瞠目结舌,他二十岁被选为翰林,二十一岁翰林院毕业,三十二岁开始给皇帝讲课(经筵讲官),四十三岁就成为了大学士。他升官的速度用今天的话说,简直就是坐上了直升机。

第139章 必杀刘谨(1)

◆ 很快,他就如愿见到了张永,出人意料的是,张永完全没有架子,对他也十分客气,杨一清很是吃惊,随即有了这样一个念头:此人是可以争取的。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收回了这个念头。很快,他们谈到了这次叛乱,此时,张永突然拍案而起,声色俱厉地大声说道:“这都是刘瑾这个混蛋搞出来的,国家就坏在他的手里!”然后他转过了头,目不转睛地看着杨一清。话说到这份上,老兄你也表个态吧。然而杨一清没有表态,他只是不慌不忙地拿起了茶杯,低头不语,独自喝起茶来。初次会面,就发此狂言,此人不可轻信。张永没有等到回应,失望地走了,但临走时仍向杨一清行礼告别。看着张永消失在门外,杨一清立刻收起了微笑的送别面孔,皱紧了眉头,他意识到,眼前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个机会,或是陷阱。

第141章 必杀刘谨(3)

◆ 看见朱厚照认真地看着文书,跪在下面的张永顿时感到一阵狂喜,如此罪名,还怕整不倒你!可他等了很久,却一直没有任何回音。张永纳闷地抬起头,发现那封文书已经被放在一旁,朱厚照的手中又端起了酒杯。朱厚照发现张永看着自己,便笑了笑,说了几句话,也算给了张永一个答复。这是一个载入史书的答复,也是一个让张永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答复。“这些事情不去管它了,改天再说,接着喝酒吧!”事前,张永已经对朱厚照的反应预想了很久,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,等到的竟然是这样一个答复!张永怀疑自己听错了,可当他看见自斟自饮的朱厚照时,才确知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处境!话已经说出口了,宫中到处都是刘瑾的耳目,明天一早,这番话就会传到刘瑾的耳朵里,到时必定死无葬身之所!怎么办?!怎么办?!张永终于慌乱了,他浑身都开始颤抖,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,他想起了半个月前密谋时听到的那句话。“绝不可后退!以死相争!”都到这份儿上了,拼了吧!他突然脱掉帽子,用力向朱厚照磕头,大声说道:“今日一别,臣再也见不到皇上,望陛下保重!”朱厚照终于收起了玩闹的面容,他知道这句话的分量。“你到底想说什么?”“刘瑾有罪!”“有何罪?”“夺取大明天下!”好了,话已经说到头了,这就够了。然而张永又一次吃惊了,因为他听到了这样一句回答:“ 天下任他去夺 !”这下彻底完了,这世上竟然有如此没有心肝的人啊!张永绝望了,一切看来已经不可挽回,一个连江山社稷都不放在心上的人,还有什么是不可割舍的呢?不!还有一样东西!霎时,浑身所有的血液都冲进了张永的大脑,有一个回答,可以挽救所有的一切!“天下归了刘瑾,陛下准备去哪里?!”朱厚照的笑容僵在了脸上,他这才意识到了一样自己绝不能不要的东西——性命。刘瑾夺了天下,自己要去哪里?能去哪里?!玩了五年、整日都没有正经的朱厚照终于现出了原形,他的脸上第一次浮现出杀气:“去抓他,现在就去!”其实那天晚上,刘瑾并没有回家,他就近睡在了内值房,为的也是能够随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应对。应该说,他的这一举措还是收到了一定效果——起码方便了抓他的人。正当他睡得安稳之时,忽然听见外面喧嚣一片,他立刻起身,大声责问道:“谁在吵闹?”刘公公确实威风,外面顿时安静下来,只听见一个声音回答道:“有旨意!刘瑾速接!”刘瑾这才穿好衣服,不慌不忙地打开了门。然后他看见了面带笑容的张永。第二天,权倾天下的刘瑾被抄家,共计抄出白银五百多万两,奇珍异宝文人书画不计其数,连朱厚照也闻讯特意赶来,一开眼界。

◆ “你们这些人,都是我推举的,现在竟然敢审我?!”这句话一出口,周围的官员们顿时鸦雀无声,连坐在堂上的刑部尚书(司法部部长)都不敢出声。刘瑾这下子来劲了,他轻蔑地看着周围的官员,又发出了一句狂言:“满朝文武,何人敢审我?!”刘瑾兄,以后说话前还是先想想的好。话音刚落,一个人就走了上去,站在刘瑾面前大吼一声:“我敢!”还没等刘瑾反应过来,他又一挥手,叫来两个手下:“扇他耳光!”刘瑾就这么结结实实地挨了两下,被打得眼冒金星,本来火冒三丈的他睁眼一看,立刻没有了言语。因为这个人确实敢打他,此人名叫蔡震,官虽然不大,却有一个特殊的身份——驸马。而且这位驸马等级实在太高,他的老婆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女儿,朱祁镇是朱厚照的曾祖父,朱厚照该怎么称呼老先生,这个辈份大家自己去算。这就没啥说的了,刘瑾收起了嚣张的势头,老老实实地被蔡震审了一回。经过会审(其实也就他一个人审),最后得出结论:刘瑾,欲行不轨,谋反罪名成立。朱厚照批示处理意见:凌迟。刘瑾先生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,以前有很多人骂他杀千刀的,现在终于实现了,据说还不止,因为凌迟的标准刀数是三千多刀,刘兄弟不但还了本,还付了利息。我一直认为凌迟是中国历史上最不人道、最黑暗的刑罚,但用在曾害得无数人家破人亡的刘瑾身上,我认为并不为过。因为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。此后,刘瑾的同党也一一得到清算,足智多谋的张彩先生也很不幸,陪着刘瑾先生去了阴曹地府,继续去当他的谋士。朝堂上下的刘党一扫而空。一个月后,杨一清被调入中央,担任户部尚书,之后不久又接任吏部尚书,成为朝中的重量级人物。焦芳等人被赶出内阁,刘忠、梁储成为新的内阁大臣。经过殊死拼争,正直的力量终于占据了上风,大明王朝再次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。李东阳终于解脱了,他挨了太多的骂,受了太多的委屈,吃了太多的苦,等了太久太久。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,所有人都指责他的动摇,没有人理会他的痛苦。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!李东阳完成了他的事业,实现了他的心愿,用一种合适的方式。与刘健和谢迁相比,他付出了更多,他的一切行为都对得起自己,对得起天地良心。李东阳,难为你了,真是难为你了。正德七年(1512),李东阳申请退休,获得批准,他的位置由杨廷和接替。四年后,他于家乡安然去世,年七十。

第145章 无人知晓的胜利(2)

◆ 小王子算是被彻底打闷了,先打王勋,没打下来,还多打出了两支部队,现在又冒出了这么个大家伙,派头不小,也不知是什么来头。

无论如何,不能就这么算数,就看看这个新来的有什么本事!

从当时的史料分析,小王子确有可能并不知道与他对阵者的身份,但无论如何,他仍然集结了自己的所有兵力,准备与这位神秘的对手决一雌雄。

第二天,仍然是大雾笼罩,小王子抓紧时间,布好阵形,准备发动最后的冲击。不久之后,雾渐渐散去,他这才惊奇地发现,明军列着整齐的队形,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等待着他。

朱厚照十分紧张,虽然自小他就曾向往过金戈铁马的生活,也听过那些伟大祖先的传奇故事,但当剽悍的蒙古骑兵真正出现在他的面前,叫嚣声不绝于耳,闪亮的刀锋映成一片反光,晃花了他的眼睛时,他这才清晰地意识到,打仗实在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。

可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了,难道要缩着头退回去?

这不就是我一直等待的时刻吗?他用力握紧了手。横扫天下,纵横无敌!先祖曾经做到的事情,我为什么不可以?

尚武的精神在他的身体里复苏,勇气又回到了他的身上,在所有士兵的注视下,他拔出了佩剑,发出了声嘶力竭的呐喊:

“冲锋!”

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,十万人是个什么概念,换在今天,那就是十个师,别说打仗,就是搞个军事演习,也经常死那么十来个人,即使双方拿的都是板砖,互拍几下也不止这个数。事实上,双方是真刀真枪地互砍,而且是足足砍了一天,参战的双方既不是慈悲为怀的和尚,也不是练过气功的义和团,而金钟罩铁布衫之类的高级货,至少蒙古人那里肯定是没有普及的。再谈谈朱厚照讲的那句话——“我亲手杀了一个!”这句话经常被后人拿来嘲笑他吹牛,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,他说的很有可能是实话。要知道,朱厚照先生在战场上是很显眼的,很多人无时无刻都在盯着他,众目睽睽之下,他又是贵为皇帝,当众扯谎是很掉价的,而且要吹牛也不用说只杀了一个,随口说说十几个,几十个不也就出来了吗?然而朱厚照坚持了他的说法:“我亲手杀了一个!”只有一个。所以我相信,他说的是真话,而据记载,这场应州之战蒙古军总共才死了十六个人,这样看来,朱厚照运气很好,因为他手下的五万人一共才杀了十五个人。按照这个几率,他买彩票是肯定能够抽到一等奖的。所以结论是:朱厚照被抹黑了,应州之战也被人为抹黑了。抹黑他的人我们不好猜测,却也不难猜测。可笑的是,抹黑的证据竟然是如此的确凿,甚至连史书的记载者也留下了破绽——“是后岁犯边,然不敢深入。”原来只是死了十六个人,赫赫有名的小王子就“不敢深入”,这样看来,他真是名不副实,虚有其表。在明代的所有战役中,被故意忽视的应州之战本就不显眼,但这场被忽视的战役,却是朱厚照勇猛无畏的唯一证明。谁曾忆,万军丛中,纵横驰奔,所向披靡!只记下,豹房后宫,昏庸无道,荒淫无耻!残阳如血,大风卷起了黄色的帅旗,注视着敌人仓皇退走的方向,得意地调转马头,班师回朝。那一刻无上的光辉和荣耀,你知道,也只有你知道。

朱寿

◆ 就这样,从正德十三年(1518)二月,到正德十四年(1519)二月,一年之中,他出巡四次,行程上千里,最后回到京城。这中途,他还突发奇想,正式任命自己为“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”,本着娱乐到底的精神,他还给自己取了个名字——朱寿。

◆ 大臣和皇帝之间的这场斗争就这么不断地维持着,双方你进我退,尽量不撕破脸,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。可是到了这年二月二十五日,平衡被打破了。这一天,朱厚照突然下诏书,表示自己北方玩腻了,想去南方玩,可他没有想到,这道诏书竟然成了导火线。大臣们已经忍无可忍了,杨廷和率先发难,主动上书,要求他休息两天,不要再出去了。可是朱厚照的心已经玩野了,北方这片地方他不愿意待了,想去江南一带转转,因此对此置之不理。可是大臣们忍耐已久的愤怒开始井喷了,很快,北京六科言官、十三道御史,南京六科言官、十三道御史、六部高级官员,甚至地方驻京官吏也纷纷上书,要求不要出行。一天到晚,朱厚照的耳边不断响起的只有相同的两个字:“不行!不行!”还有很多官员也趁机会攻击他的其他行为,比如出外旅游、擅自出战等等,话说得十分难听,甚至连亡国灭种之类的话都说出了口。朱厚照真的生气了。竟然如此嚣张,你们要造反吗!?他的耐心到头了。三月二十日,雷霆之怒终于爆发。这一天,午门外密密麻麻地跪了一百零七个人,这些人都是上书劝诫的大臣,朱厚照特意把他们挑了出来,给了他们一个光荣的任务——罚跪。具体实行方法是,这一百多人白天起来不用上班,就跪在这里,跪满六个时辰(十二个小时)下班。起止日期:自即日起五天内有效。附注:成功跪完可领取惊喜纪念品——廷杖三十。这是一次十分严重的政治事件,上书的大臣们被狠狠地打了一顿,后经统计被打死者有十余人,但他们却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。因为当朱厚照看到那些受伤的大臣后,他犹豫了,他明白这些人是为了他好,于是他当众表示,不再去南方游玩了。这次旅游风波就此停息,大臣们被打了屁股,受了皮肉之苦,却获得了精神上的胜利,朱厚照出了气,却留下了恶名。所以这一次争斗,没有真正的获益者。

第159章 终结的归宿(1)

◆ 正德十五年(1520)六月丁巳朔,乔宇突然气喘吁吁地跑到张永的府邸,他的脸上满是惊恐,一把抓住张永的衣袖,半天只说出了一句话:“不见了!不见了!”张永脸色立刻变得惨白,他没问谁不见了,因为只有那个人的失踪才能让乔宇如此惊慌。就在一天前,朱厚照前往南京附近的牛首山游览,当年南宋名将岳飞曾经在这里打败过金军,朱厚照对此地久已神往,专门跑去玩了一天。可是就在天色已晚的时候,有人惊奇地发现,朱厚照失踪了!但是奇怪的是,皇帝不见了,他的随从和警卫们却对此并不惊讶,也没有大张旗鼓地去寻找,似乎很奇怪,却也算正常——负责护卫工作的人是江彬。虽然江彬封锁了消息,但是乔宇有乔宇的人,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,他吓得魂都快没了,连忙赶来找张永,并提出了他的意见。“情况紧急,为防有变,我这就派兵把江彬抓起来!”张永倒是比较镇定,他告诉乔宇,目前还不能动手,毕竟局势尚未明朗,而且朱厚照这人比较没谱,出去玩个露营之类的也算正常,抓了江彬,过两天朱大爷自己回来了,那就麻烦了,况且如果匆忙动手,还可能会逼反江彬。所以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多派些人出去寻找。“先等等吧。”这是明代历史上最为离奇的一次失踪,让人费解的是,对于此事,史书上竟然也是讳莫高深,其背后极可能有人暗中操纵,实在是神秘莫测。一天过去了,两天过去了,十几天过去了,朱厚照连个影子都没有。

◆ 见惯风浪的张永这次终于手足无措了,如此怪事,活不见人,死不见尸,找谁算账呢?外加这位朱同志又没有儿子,连个报案的苦主也没有,上法院都找不到原告,他也没了主意。突然,一道亮光在他的脑海中浮现,他想起了一个人:“那个人一定会有办法的。”几天后,王守仁接到了张永的邀请。当他听完这件离奇事件的详细介绍后,就立刻意识到,局势已经极其危险了。但与此同时,他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——朱厚照还没有死。“何以见得?”张永还是毫无头绪。“团营目前还没有调动的迹象。”所谓团营,是朱厚照自行从京军及边军中挑选训练的精锐,跟随他本人作战,大致可以算是他的私人武装,但平时调动大都由江彬具体负责。“如果陛下已经遭遇不测,江彬必定会有所举动,而团营则是他唯一可用之兵,但而今团营毫无动静,想必是陛下受江彬蒙骗,藏身于某地,如此而已。”张永和乔宇这才松了口气,既然人还活着,那就好办了。然而王守仁却并不乐观,因为他的习惯是先说好消息,再说坏消息。他接着告诉这二位弹冠相庆的仁兄,虽然朱厚照没有死,却也离死不远了。他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:隐藏皇帝是很危险的事情,江彬一向谨慎,也早就过了捉迷藏的年龄,为什么突然要出此险招呢?答案是——他在试探。试探谋杀后可能出现的后果,试探文官大臣们的反应,而在试探之后,他将把这一幕变成事实。在一层层地抽丝剥茧后,王守仁终于找到了这个谜团的正确答案。现在必须阻止江彬,让他把朱厚照带出来,可是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?面对着张永和乔宇那不知所措的目光,王守仁笑了。他总是有办法的。第二天,南京守备军突然开始行动,在南京附近展开搜索,但他们的搜索十分奇怪,虽然人数众多,规模庞大,却似乎既没有固定的对象,也没有固定的区域。而此时,南直隶和江西驻军也开始紧张操练备战,气势汹汹声威浩大。对于这一切,很多人都是云里雾里,搞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。但江彬是知道的,他明白,自己的阴谋已经被人识破了,突然出来这么大场面,无非是有人要告诉他,不要痴心妄想惹啥麻烦,最好放老实点。于是在失踪了数十天后,朱厚照终于又一次出现了,对他而言,这次游玩是一次极为难忘的经历。至于阴谋问题,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。玩也玩够了,朱宸濠也到手了,朱厚照终于准备回家了。但在此之前,他还要演一出好戏。

◆ 正德十五年(1520)八月癸巳,南京。在一片宽阔的广场中,朱厚照命令手下放出了朱宸濠,但朱宸濠先生的脸上并没有任何的喜悦,因为他的四周都是虎视眈眈的士兵。在仅仅获得了几秒钟的自由后,朱厚照一声令下,他又被抓了起来,重新关进牢房。这就是朱厚照的安排,他一定要亲自抓一次朱宸濠,哪怕是演戏也好,想来也只有他才能想出这种耍着人玩的花样。终于平定了“叛乱”,朱厚照心满意足,带领全部人马踏上了归途。在回去的路上,朱厚照也没有消停,路过镇江,他还顺道去了杨一清先生的家,白吃白住闹了几天,搞得老头子好长时间不得休息,这才高兴地拍拍屁股走人。闹也好,玩也好,至少到目前为止,朱厚照的江南之旅还是十分顺利的,阴谋似乎并不存在,那些黑暗中蠢蠢欲动的人们对他也毫无办法。皇帝就要回京了,在那里没有人再敢打他的主意,江彬的计划看来要落空了。可是朱厚照绝对不会想到,死神的魔爪已经悄悄伸开,正在前方等待着他。那个改变朱厚照一生的宿命之地,叫做清江浦。正德十五年九月己巳,朱厚照来到了这个地方,这个充满了迷雾的神秘未知之地。这一天,他坐上了一只小船,来到积水池,准备继续他的兴趣爱好——钓鱼。然而不久之后,他却突然落入了水中。 另一个千古谜团就此展开 。随从们立刻跳入水中,把他救了上来,朱厚照似乎也不怎么在意,然而这之后的事情却开始让人摸不着头脑。朱厚照虽然不怎么读书,却是一个体格很好的人,他从小习武,好勇斗狠,长期参加军事训练,身体素质是相当不错的。然而奇怪的是,这次落水之后,他的身体突然变得极为虚弱,再也没有了以往的活力和精神,整日待在家中养病,却未见好转。对于这次落水,史书上多有争论,从来都没有一个定论,我自然也不可能给出一个结论。但南京的城门钥匙、牛首山的突然失踪,一切的一切似乎并不是单纯的巧合。还有那一天跟随他钓鱼的随从和警卫们,我只知道,在牛首山失踪事件发生的那一天,他们作为江彬的下属,也负责着同样的工作。这个谜团似乎永远也无法解开了,所有的真相都已在那一天被彻底掩埋。从此,朱厚照成为了一个病人,那个豪气凌云、驰骋千里的人不复存在,他将在死神的拖拽下一步步走向死亡。

◆ 正德十六年(1521)三月乙丑,这一幕精彩离奇的话剧终于演到了尽头。奄奄一息的朱厚照看着四周的侍从护卫,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,就此结束了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一生。“我的病已经没救了,请告诉皇太后,国家大事为重,可以和内阁商议处理,以前的事情都是我的错,与旁人无关。”对于朱厚照的这段遗言,有人认为是假的,因为在许多人的眼里,朱厚照永不会有这样的思想觉悟,他的人生应该是昏庸到底,荒淫到底的。其实我也希望这段遗言不是真的,不过动机完全不同。如果这段话确实出自朱厚照之口,那将是他妥协的证明,这位个性张狂、追求自我的反叛者,与那些限制他自由的老头子和规章制度斗争了一辈子,却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,放弃了所有的努力,选择了屈服。如果这是真的,那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。因为他的传奇经历和某些人的故意抹黑,朱厚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一位皇帝,所谓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,他比他那位勤政老实的父亲要出名得多,如果在辞海里给他专门开一个词条,估计注解中有两个词是跑不掉的:昏庸、荒唐。以皇帝的标准来看,这两个词用在他身上倒也不算冤枉,他实在不是个敬业的劳动者。但以人的标准来看,他并没有做错什么,他不残忍,也不滥杀无辜,能分清好歹,所以在我看来,他不过是一个希望干自己想干的事、自由自在度过一生的人。作为人,他是正常的,作为皇帝,他是不正常的。所以我就此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:皇帝这份活儿,真他娘的不是人干的。

Date: 2024-10-27 日 23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