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代十国
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
伴随着军阀朱温的最后一把大火,大唐,这段华夏民族辉煌灿烂的记忆,随着漫天飞扬的灰烬,和大明宫一起跌入了历史记忆的深处。唐朝灭亡了,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,人们在漫天的战火中,期盼着和平,期望着一个再造山河的英雄人物出现。
五代十国
五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?
承上启下的时代
- 上:唐朝(618年-907年),国祚共历289年,21位皇帝。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。
- 下:宋朝(960年-1279年),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,共历18帝,享国319年。960年,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帝位,定都东京开封府,建立宋朝。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。
- 907年,唐朝灭亡,朱温篡唐建立后梁。
- 911年,幽州节度使刘守光不顾众将臣的反对,登基称帝,国号大燕,改元应天。燕国建立后,即不断受到晋王李存勖(沙陀人)的攻击。
- 913年,晋军攻陷幽州,俘获被囚禁已久的刘仁恭,而刘守光逃亡后不久亦被擒。
- 914年刘仁恭和刘守光父子被杀。
- 923年,沙陀人李存勖建立后唐。并灭掉后梁,到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时,大将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。后来末帝开始对石敬瑭起疑,石敬瑭也暗中谋自保。石敬瑭以多病为理由,上表请求朝廷调他往其它藩镇,借此试探朝廷对他的态度。
- 936年,五月改授石敬瑭为天平军节度使,并降旨催促赴任。石敬瑭怀疑末帝对他起疑心,便举兵叛变。后唐派兵讨伐,石敬瑭被围,向契丹求援。 九月契丹军南下,击败唐军。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,认契丹主为父,自称 儿皇帝 ,然后向后唐都城洛阳进军,后唐末帝在闰十一月(937年1月)自焚,后唐遂亡。沙陀人石敬瑭灭后唐后,建立后晋,并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。
五代时期社会秩序崩坏,上下解体,而且带有鲜明的武人政治色彩。五代时期的安重荣就曾说过:“天子者,兵强马壮者为之。”从唐朝灭亡到陈桥兵变的 53年 中,中原王朝如同走马灯一样迅速变换,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王朝。
- 梁(907-923,朱温)
- 唐(923-936,李存勖-李嗣源-李从厚-李从珂)
- 晋(936-947,936年,石敬瑭(李嗣源女婿)-石重贵)
- 汉(947-950,刘知远(石敬瑭手下)-刘承祐)
- 周(951-960,郭威(刘知远手下)-柴荣-柴宗训)
在五代这五个王朝中,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除了开始的后梁和结尾的后周而外,后唐、后晋、后汉的统治者都是出自于同一个军事政治集团,我们称之为沙陀军事集团。沙陀军事集团崛起于唐朝末期,由于李国昌和李克用父子镇压黄巢起义有功,唐僖宗李譞赐予他们国姓,所以他们也就跟着姓李。唐朝灭亡以后,后梁王朝继承了唐王朝的衣钵,开始了统一战争,统一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大片领土。
后唐:
- 沙陀族的朱邪赤心:平庞勋之乱(唐懿宗咸通年间),被赐名李国昌,编入唐朝宗籍,成为唐朝宗室。
- 其子 李克用 又协助唐室平定黄巢之乱和王行瑜之乱。被封河东节度使,驻守太原,受封晋王。
- 其子 李存勖 继承晋王爵位,923年灭后梁,建国:后唐,定都洛阳;925年灭前蜀;宠幸伶人,被伶人 郭从谦 所杀,史称 兴教门之变 。
- 李嗣源(李克用养子),在女婿石敬瑭策动下,篡位。
- 其子李从厚即位,是为后唐闵帝。采用削藩政策,引起潞王 李从珂 的叛乱,叛军攻入京师,而闵帝夫妇逃往河北,被姐夫石敬瑭设计除去其手下将士,为从珂军士擒杀,潞王即帝位,是为后唐末帝。
- 李从珂(李嗣源养子),篡位。是为后唐末帝。
李克用追击黄巢时,曾被当时的宣武节度使朱温邀请入汴梁作客,因为某些不明原因(据朱温党羽的说法,李克用酒后侮辱朱温),朱温决意趁李克用酒醉杀害他,李克用突围而出才脱身,自此他与朱温誓不两立。朱温后来篡唐建立后梁,李克用作为唐朝宗室,仍用唐天祐年号,以唐朝北都(今天的山西太原)为基地,发誓兴复唐朝,事实上成为中国南北各地反梁势力的盟主。故晋王集团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。
但另一方面,后唐庄宗渐自大贪逸,宠信宦官、伶人,疏远旧将,内部矛盾激化。皇后刘氏和宦官与郭崇韬不和,向庄宗进谗言,结果郭崇韬被误杀,引来政局动荡和军人反叛。一个半月内,各地起兵反叛,后唐大乱。
庄宗不得已,派李克用的李嗣源,往河北讨伐反叛,在嗣源的女婿石敬瑭的策动下,河北军立嗣源为帝,反攻洛阳。庄宗被伶人郭从谦所杀,史称兴教门之变,以后,李嗣源即皇帝位,是为后唐明宗。
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,也有相当治绩,朝政渐为安定。但军人安重诲专权,未能处理好与孟知祥、董璋的关系,两人发生内斗,孟知祥取胜,结果为后来后蜀脱离后唐独立埋下了祸根。
明宗晚年病倒在床时,秦王李从荣以为明宗已死,起兵谋求攻入皇宫,结果事败被杀。明宗得知秦王被杀,震惊之下驾崩,大臣妃子拥立宋王李从厚,是为后唐闵帝。
闵帝即位后,采用削藩政策,引起潞王李从珂的叛乱,叛军攻入京师,而闵帝夫妇逃往河北,被姐夫石敬瑭设计除去其手下将士,为从珂军士擒杀,潞王即帝位,是为后唐末帝。
末帝与镇守太原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和,936年末帝下诏把石敬瑭调任,引来石敬瑭的叛乱。末帝发兵攻太原,石敬瑭向契丹借兵,辽太宗耶律德光亲率大军南下,大败后唐军,937年,契丹与石敬瑭的大军攻入洛阳,1月11日末帝自焚而死,后唐灭亡。历四帝共十四年。
南唐
- 937,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,国号为齐,定都金陵,号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),史家称之为徐齐。
- 939年,徐知诰回复自称的本姓李姓,并改名李昪(biàn),为了附会已灭亡的唐朝,把国号改为唐,以其位于南方,史称南唐。
- 945年灭闽国,入侵楚国。
- 955年,后周世宗(柴荣)发动后周攻南唐之战,南唐大败。
- 958年被迫将长江以北十四州割让给后周,并且称臣,去帝号改称唐国主,而周世宗称其为“江南国主”。
- 961年,为应对宋朝巨大的军事压力迁都南昌府。后主李煜继位后,仍都江宁。
- 971年,向宋朝称臣,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。
- 976-01-01,后主李煜为保政权拒绝入朝而被宋灭国。
南唐(937年—975年)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,定都江宁(今南京),传三世三帝,享国三十九年,是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国家。
南唐的成立可以追溯到吴国权臣 徐温 的身上。徐温原本是吴国(南吴)的开国功臣,后来他渐渐掌握了南吴的实权。他年老的时候,因亲子徐知训骄狂被杀、徐知询等年少能力不足,于是信任养子徐知诰,也渐渐给予他继承人的地位。
徐温去世后,徐知诰设计控制了徐知询,掌握了吴国的军政。937年,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。根据《新五代史》、《旧五代史》、《南唐书》、《十国春秋》等史籍记载,徐知诰篡夺政权所建国号为齐,都金陵,号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),史家称之为徐齐。939年,徐知诰回复自称的本姓李姓,并改名李昪,为了附会已灭亡的唐朝,把国号改为唐,以其位于南方,史称南唐。不过,《资治通鉴》却记载937年徐知诰即帝位时,即以唐为国号,并不认为徐齐曾经存在过。后又称江南国。江淮地区的吴与后继的南唐国势强盛,他们采取联合北方契丹国制约中原的策略,屡次征讨周边国家壮大势力,成为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。
李昪称帝时期是南唐的盛世,经济繁荣,文化昌盛。中主李璟时由于与周边各国多次兴兵,945年灭闽国,入侵楚国等使国力衰退。
955年,周世宗发动后周攻南唐之战,南唐大败,958年被迫将长江以北十四州割让给后周,并且称臣,去帝号改称唐国主,而周世宗称其为“江南国主”。961年,为应对宋朝巨大的军事压力迁都南昌府。后主李煜继位后,仍都江宁。
971年,向宋朝称臣,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。后主李煜为保政权拒绝入朝而被宋灭国(公元976年1月1日)。李璟与李煜两父子在中国文学上是有名的词人。
后唐、南唐和唐有什么关系?为什么都选择已“唐”为国号?其实都是为了在唐末的这段乱世中争取一个“名正言顺”。
后晋
石敬瑭,太原人,历史记载他家族是汉景帝时期丞相石奋的后代。石敬瑭出生于唐末唐昭宗在位期间,他是家中的老二,从小不爱说话,但是热衷于读兵书,并将战国名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当作自己的偶像。
石敬瑭从军后,当时担任代州刺史的李嗣源很看好他,就让他做了自己的女婿。石敬瑭善于骑射,李嗣源就让他统领自己的亲军,将他视为自己的心腹。从此,石敬瑭跟随李嗣源开启了南征北讨的戎马生活。
公元916年,李存勖在和后梁将领刘鄩对阵时,刘鄩搞突然袭击,石敬瑭带着手下英勇杀敌,李存勖才转危为安。事后,李存勖对石敬瑭称赞有加,对他各种赏赐,石敬瑭从此一战成名。
当然了,除了李存勖,石敬瑭还多次在危急时刻救过自己的丈人李嗣源,特别是李嗣源跟后梁的对战中。石敬瑭在李存勖消灭后梁的战役中表现出色,可以说李存勖能够统一中原地区,这其中的一大份功劳离不开石敬瑭!
公元926年,李嗣源在去河北镇压兵变的过程中被部下拥立为帝,本来李嗣源没有二心,他还想着返回京城跟唐庄宗李存勖解释清楚。这时候石敬瑭却极力反对岳父李嗣源的这种不明智的做法,李嗣源最终听从了这个建议,他派石敬瑭攻占汴州,抢占了先机。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这是个相当明智的做法,这也间接证明了石敬瑭还是挺有政治头脑的。
唐庄宗李存勖在兴教门之变中被害后,李嗣源众望所归登上了皇位。为了投桃报李,李嗣源也封石敬瑭为光禄大夫、检校司徒,授保义军节度使。此后,石敬瑭还出兵平定汴州节度使朱守殷的叛乱,深受李嗣源信任的他官职不断提升,兼任侍中、太原尹、北京留守、河东节度使等职位,控制了后唐的河东地区。
公元933年,李嗣源病逝后,儿子李从厚继位。然而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备受猜忌,最终他起兵造反并推翻了李从厚,自己当了皇帝。石敬瑭在这场皇位之争中,他站位李从珂。李从珂继位之后,石敬瑭保留原职不变,但李从珂对石敬瑭也很是猜忌,就不让他离开京城。石敬瑭自己也有自知之明,他整天提心吊胆,再加上自己身体有病,这段期间竟然身体消瘦了许多。最后,石敬瑭的老婆跟母亲曹太后求情,李从珂见石敬瑭病成这样,就放他回去河东了,谁知道这竟是放虎归山!
回到河东地区后,石敬瑭一面继续装病,一面却暗中积极备战。在充分准备后,石敬瑭试探性提出了调岗的请求,没想到李从珂却答应了,石敬瑭一怒之下就起兵造反了。很快,李从珂也派兵攻打石敬瑭所在的太原城,石敬瑭亲临一线严防死守,双方在太原城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
然而,虽然太原城内人心都在石敬瑭这边,但是奈何城内逐渐粮草不济。在这危急时刻,石敬瑭不得不低下头向邻国的契丹求救。石敬瑭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开出了丰厚的报酬:每年石敬瑭给契丹进贡大批财物,并割让幽云十六州,最让人不齿的他还称比自己年轻10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。石敬瑭这样卑躬屈膝,手下也就是后来的后汉高祖刘知远都觉得条件太屈辱,没必要给契丹许诺这么多,但是石敬瑭还是一意孤行!
契丹军队很快就南下并打败了后唐的大军,石敬瑭也在耶律德光的扶持下当上了皇帝,建立了后晋。事后,石敬瑭也信守承诺,他则将 幽云十六州
- 幽
- 蓟
- 瀛
- 莫
- 涿
- 檀
- 顺
- 新
- 妫
- 儒
- 武
- 云
- 应
- 寰
- 朔
- 蔚
割让给了契丹,自称儿皇帝,同时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。同年,石敬瑭攻入洛阳,后唐灭亡!
石敬瑭在位期间,他鼓励农业,发展商业,整顿军队,还算是勤勤恳恳,客观上为中原人民带来了短时的安定。但是他卑事契丹,让底下的藩镇对他不是非常臣服。同时石敬瑭登上皇位后开始变得奢侈起来,晚年时期他更是变得特别猜忌士人大臣,开始重用宦官,后晋朝政开始变得混乱不堪,官员也开始腐败起来,底层百姓怨声载道。
公元942年,另一个少数民族吐谷浑因不愿降服契丹,就集体逃归刘知远。契丹就跟石敬瑭要人,石敬瑭虽然特别听话,然而此时的他也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,导致他忧愤成疾,最终不治身亡,年终51岁。
纵观石敬瑭这一生,他先是靠骁勇善战发迹,继而因在地方的廉政而扬名。同时在乱世之际,他善于借助契丹人的帮助最终能问鼎中原,建立了后晋王朝,也算是五代中一个有作为的人物。
然而,幽云十六州的丢失,让中原大地完全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,为后来四百余年间契丹、女真、蒙古族南下入侵中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,这也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,他本人也因此遗臭万年!
后汉&&后周
- 石敬塘当了七年的儿皇帝以后去世,其子石重贵即位。
- 辽主耶律德光率军南下,后晋灭亡,耶律德光在汴京称帝,建立大辽王朝。
- 石敬塘手下大将刘知远,填补了中原地区的实力真空,建立了后汉王朝。
- 刘知远这个人是十足的军阀,治国暴虐无术。他离世后,其子刘承祐即位,也就是后汉隐帝。
- 刘承祐实行削藩政策,被大将郭威反杀,后汉灭亡,后周立。
- 953年,郭威驾崩,养子柴荣即位,这就是后周的第二代君主周世宗。
- 柴荣打赢北汗发动的入侵的高平之战。之后通过西征后蜀,收复了后汉时沦陷于后蜀的四州之地,接着又三次对南唐用兵,这三次对南唐的战事被称为周世宗征淮南之战,这三次战事夺取了南唐在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,南唐中主李璟为此削去帝号,改称自己为江南国主,甚至迁都南昌以暂避后周军队锋芒。之后,柴荣挥师向北,对辽国开始了攻势,并且很快收复三关三州十七县的土地。
郭威这个人是知晓民间疾苦的,在他登基称帝后,开始着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,改变自后梁以来武人的丑恶形象。首先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废除不合理的牛租。这个牛租的事情还要追溯到后梁时期,当时后梁太祖朱温率军征伐淮南,也就是杨行密的领地,在这之后,朱温缴获了上万头耕牛,然后向百姓收取使用耕牛的租税,以此增加财政收入。然而时过境迁,等到了后周时期,朱温当年所缴获的上万头耕牛早已经全部死亡,但这项租税却仍然在征收,这项不合理的税收在郭威即位后被第一个废除。
牛租之外,当时还存在着一个叫做营田务的机构。营田务的存在让当时的百姓负担很重,郭威下令废除营田务,并且将营田务里的农具和耕牛永久赠予百姓。
郭威的这些政治举措,让当时的百姓看到了希望,后周显德元年,公元953年,郭威驾崩,养子柴荣即位,这就是后周的第二代君主周世宗。
柴荣即位以后,面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北汉的入侵。我们知道郭威的政权是通过兵变从后汉手中得来的,但是后汉的宗室当中有人并不服气郭威的统治,所以他们就在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中北部地区建立了北汉政权,北汉政权依附于辽国,成为辽国屡次南下入侵的马前卒。柴荣刚刚即位,人心不稳之际,北汉就大举南下入侵意图一举灭亡后周。世宗柴荣力排众议,决心领兵亲征契丹和北汉军队,然而北汉见柴荣军队人少,不等契丹军队到来就先发动攻势,后周大将樊爱能和何徽二人临阵脱逃,形势危急。而且樊爱能和何徽二人还率领自己所部一路杀掠百姓,一路散布谣言说后周军队战败,都已经投降契丹人了。这一突发情况险些扭转整个战局,但就在此时,柴荣的妹夫张永德和大将 赵匡胤 二人冲锋陷阵,拼死奋战,后周和北汉双方在高平这个地方血战到傍晚时分,北汉军队坚持不住,向后撤退,一万余人的军队被紧追不舍的后周军队逼退到山涧边,死伤惨重,尸骨填满了两军交战的山涧。而北汉皇帝刘旻最后只带了百余人狼狈逃离高平战场,高平之战以后,北汉再也不敢挑起战争。
高平之战后,柴荣开始着手整顿此战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。首先将临阵脱逃的樊爱能和何徽等将领处死,这一次柴荣就处死了七十多员将领。柴荣的这一举动,初步整顿了五代长久以来败坏的军纪,但是整顿军队只靠处死一些将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,要彻底解决问题还是得整顿禁军。于是,柴荣开始选拔地方军队当中骁勇善战之人,进入中央禁军,同时将那些老弱病残一律淘汰出去,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,暮气沉沉的中央军队面貌可以说是焕然一新。
高平之战以后,柴荣开始了已经很长时间停滞不前的统一战争脚步。按照王朴的《平边策》,王朴的《平边策》和后来后周和北宋统一战争的顺序基本相同,只不过王朴建议先收复燕云十六州再收复北汉。通过高平之战,柴荣击败了北汉。之后通过西征后蜀,收复了后汉时沦陷于后蜀的四州之地,接着又三次对南唐用兵,这三次对南唐的战事被称为周世宗征淮南之战,这三次战事夺取了南唐在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,南唐中主李璟为此削去帝号,改称自己为江南国主,甚至迁都南昌以暂避后周军队锋芒。之后,柴荣挥师向北,对辽国开始了攻势,并且很快收复三关三州十七县的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