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梅隆 冒险家 导演

Table of Contents

终结者

20世纪80年代,在一个罗马的旅行社,卡梅隆,穷得没钱吃饭,每天靠吃旅馆送的面包卷活着。疲惫、崩溃,加之寒热,他病倒了。做了一个梦:梦里面,他看见一个金属身躯在爆炸中出现,周身电光闪烁。这个半人半机械的家伙,在梦中不停追杀他,想把他拖进地狱……没错,这个形象,就是“终结者”。

做完梦后,卡梅隆回到加州,在一个朋友的地毯上蹭睡,写出了《终结者》的剧本,画出了施瓦辛格扮演的那个形象。这是一个半人半机械杀手,从未来穿越回过去,试图追杀起义军领袖他妈的故事。女主跟他当年约会的女孩一样,是个快餐店服务员。其精神气质,则出自卡神的亲妈。

剧本完成,他拿给经纪人看。经纪人说,这个屎一样的故事,你趁早忘掉吧。卡梅隆立马把经纪人炒了。就在这时,安妮·赫徳出现了。此女是他在新世界认识的制片人。卡梅隆把剧本版权卖给她,只收 一美元 。 附加条件是: 必须由我来执导。

当时美国经济大环境不太好,很多投资人不愿出手,安妮还是把剧本送到了“赫姆戴尔影业”老板的桌上,成功说服对方砸下600万美元。公司把男主锁定在施瓦辛格身上。卡神一开始拒绝。但跟施州长吃了顿饭,迅速引为知己。他俩都喜欢枪支、摩托和冒险,都嗨机器。不过由于合同在身,州长要先拍《野蛮人柯南》。卡梅隆这边,只能先等几个月。

再次期间,卡梅隆也没闲着,把《终结者》剧本当自荐书,到处投电影公司,想先接个编剧的活儿赚点外快。然后撞大运的时刻来了。一家电影公司找他写一部科幻片,他听了之后,兴趣不大。就在他要走时,老板提到手上另一个项目,问他有没有兴趣试试。项目的名字叫:《异形2》。那还用得着试吗?卡梅隆是《异形》的脑残粉啊!

他为《异形2》编了42页的故事梗概。公司一看,很喜欢。此时,《第一滴血2》的制片也找上门。卡梅隆必须在三个月里,写出两个剧本。他算了下时间,除了睡眠,每天就死磕在书桌前。可惜,《第一滴血》写了四稿,占了太多精力。《异形2》只写出前半部分。但公司愿意等他的终稿。

卡梅隆不知道,还有个更大的惊喜等着他。《异形2》不但让他编剧,最后还会让他来拍。因为他用《终结者》,赚到了好莱坞的门票。

在当时环境下,《终结者》的特效是一种挑战。那是个电脑CG尚未成熟的年代,特效靠的是化妆、模型和视觉错位。施瓦辛格要把自己搞成一个机器人。为此,卡梅隆专门找到了《教父》的化妆师史密斯。

你能把马龙·白兰度化妆成一个老人,估计我这个也不难。

史密斯一看剧本,说年轻人,我给你推荐个人,你去找他吧,他比我更合适。史密斯推荐的这个人,名叫斯坦·温斯顿。他从此成为了卡梅隆最好的特效合作伙伴,和卡神成立了一家视效公司。那就是大名鼎鼎的“数字领域”。

为了《终结者》,卡梅隆和斯坦·温斯顿做了一个一比一的机器人骨架,为施瓦辛格定制了机器人妆容。在他的帮助下,卡梅隆创造出了影史上一个难以超越的杀手形象。最终,《终结者》640万美元成本,赢得7800万的票房。《时代》周刊将其列入年度十大佳片。电影被美国电影档案馆收藏。

有意思是,这部只收一美元卖出版权,换来掌镜机会的电影,日后版权几经波折辗转,易手七次。最后卡梅隆本人花了3000万美元,又买了回来。然后由他亲自编剧、制片,搞了一部大结局。结果,亏了一个亿,美元。但卡梅隆本人表示,一美元的售价,他从不后悔。至少当时如此。它为卡梅隆赢下如潮的赞誉和执导《异形2》的机会。

异形2

这个异形女王,高达4.2米,要16个成年人才能搬动。它的面部表情,要用线缆来操控,腿要用长杆来控制,头和身体则用液压控制。

拍摄它的困难程度,可想而知。

多年后,斯皮尔伯格想拍一部商业大片,找到温斯顿,说:既然你搞个4.2米的异形女王没问题,那我估计你搞几个恐龙也可以。那部电影,就是《侏罗纪公园》。

电影《异形2》拍完,长达2小时45分钟。在电影公司的强烈要求下,卡梅隆才删掉了半个小时。1992年,又公开了一个“特别版”。最终,成本1750万的《异形2》,票房高达一亿三千万美元。

深渊

《异形2》成功后,卡梅隆可以在题材和特效上,肆无忌惮地前进。他首先想到了一个少年时代酝酿过的题材,名为《深渊》。那是他看完库斯托水下纪录片后写的故事,一个科研团队迷失海底的科幻小说。

电影第一个挑战,就是要搭一个完整的水下摄影棚,足够大、足够深。卡梅隆找到了一个废弃电厂,在一个原本拿来容纳核反应堆的24米高、70多米直径的深槽里,搭建起“片场”,将其注满水后,建造了悬崖、实验室。

场地有了,还有设备。他需要能让演员表现眼神的潜水面罩,能够不用嘴含住的呼吸器。为此,卡神找到专业的海洋器材公司。对方还给他设计了一个单独的带广播系统的头盔,方便他在片场发号施令。最后,他又搭建了一整套全新的水下照明系统、定位光源,用光来模拟深海效果。

总之,跟《终结者》和《异形2》一样,电影开拍前,要打造一系列的高精尖设备,搞定工程学方面的诸多问题,再谈拍摄。

《深渊》模拟的深海镜头

跟前两次不同的是,这次在后期上,要迈出一大步。

卡梅隆把电影特效包给了七家公司制作。这在如今已是家常便饭,但在当时,却需要对接和细化流程。在所有特效里,最大的挑战,是深渊中的水柱,必须做得跟有机生命一样生动。卡梅隆特意找到了“工业光魔”。

“工业光魔”是乔治·卢卡斯拍《星球大战》时创立的,早期主要还是做模型。创始人之一丹尼斯·穆伦觉得,以后迟早是电脑CG的天下,强烈要求卢卡斯成立CG部门。卢卡斯就在公司对面搞了个小的特效团队。

1985年,这个小团队打造出一个生硬的CG角色,并不成功。第二年,卢卡斯转手把工作室卖了,卖给了一个叫乔布斯的男人。20年后,这个名叫“皮克斯”的工作室卖给了迪士尼,价格是:74亿美元。估计卢老板肠子都悔青了。

皮克斯被卖给乔布斯后,穆伦还是不甘心,又重新搭建了一个CG部门。他们接的第一个挑战,就是《深渊》水柱。20个水柱移动镜头,长达75秒,做了整整九个月才搞定。在当时,这些镜头已“惊为天人”。

穆伦说:是卡梅隆的创意,把我们逼出了更高的水准。

这指的是他们在《终结者2》里面发挥的作用。《深渊》的成本是4500万美元,卖了9000万,并不成功。为了挽回声誉,卡梅隆赶紧拉来施瓦辛格,筹备起了《终结者2》。正是由于《深渊》中的CG水柱形象很成功,他才把第二个终结者设定为一个拥有液态金属身躯的机器人。

让杀手在金属态和液态之间平滑变换,这在当年无法想象。“工业光魔”接下任务后,为此苦恼很久,中途甚至找科学家来上课,解决人物的几何构造问题。最终搞定它,得益于工作室里一个叫 约翰·诺尔 的员工。他和他密歇根大学读研究生的兄弟发明了一个新软件,帮了工作室大忙。

那个软件,就是 Photoshop。

后来穆伦回忆道,电影里有些镜头,实际上我们一个星期前都还做不出来,完全是被卡梅隆在创意上一次又一次的要求,给逼着前进的。

《终结者2》又一次成功了。它刷新了卡梅隆拍片的成本纪录,高达一亿美元。它拿下全球5亿美元的票房,摘下音效、化妆、视效、剪辑四项奥斯卡大奖,也让卡梅隆在自己的“封神之路”上再进一步。

对于电影特效,它留下的遗产则更多。

《终2》让CG和电影结合得更完美。正是靠液态金属人的名声,“工业光魔”很快接下一个更大、更具世界影响力的项目,《侏罗纪公园》。它在全球的票房,高达9.1亿美金。

好莱坞大片吞噬全球市场的魔力,从此变得势不可挡。

也正是看了《终2》的液态金属人,看到CG技术突飞猛进,远在新西兰的一个导演,决心有朝一日,一定要把最爱的小说搬上大银幕。那部巨著,名叫《指环王》。

同样,出于对CG特效的信心,“数字领域”开始主攻这一技术。为让它变强,卡梅隆还为其量身打造了一个名为《阿凡达》的剧本。可惜这个心愿没能成功,后因理念不合,他和温斯顿离开了“数字领域”。

后来,一个叫迈克尔·贝的导演,买下了它。靠着给《返老还童》做特效,它拿下了奥斯卡大奖。另外,它还帮迈克尔·贝搞定了一部令无数中国观众着迷的大片,实现了他们的童年美梦。那部电影,名叫《变形金刚》。

除此之外,像《加勒比海盗:世界尽头》《查理和巧克力工厂》《X战警》《星际迷航》等片,都有“数字领域”的功劳。

不过,它第一次大放异彩,斩获奥斯卡,还是在卡梅隆手上。是的,就是那部电影,《泰坦尼克号》。

泰坦尼克号

1992年,他无意中拿起泰坦尼克号的纪录片《记取斯夜》看了一遍,然后去翻当天的来信。也许是命运吧,其中一封邀请函,是《深渊》水下摄影师发来的。请他参加纪录片《泰坦尼克号:深海的宝藏》的试映会。

看完片子,卡梅隆就对摄影说:我一定会把它拍成一部电影。

与其说吸引卡梅隆的是题材,不如说吸引他的是冒险。确定项目后,他兴高采烈地跟着一个俄国科考团跑去看泰坦尼克号的残骸,11次下潜到3800米的深海,近距离观察它。那时,卡梅隆连个剧本都没有,只说要拍“泰坦尼克号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”,就从福克斯手上拿走了四百万探险费。

负责项目的老板彻宁说,他没想到拍摄会那么艰难:那简直是好莱坞有史以来最难制作的电影。

泰坦尼克号残骸

造实景

第一个任务,是在海岸边建一个一模一样的泰坦尼克号。这样可以利用海平面,拍出真实的海景。福克斯找到了合适的海岸,打算租下,结果人家只卖。公司不得不掏钱。然后找来两千个工人,开始建造好莱坞三十年代以来最大的摄影棚。他们爆破炸石,挖巨型水槽,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和室外摄影水池,以模拟海洋。还修了一栋服装楼和一栋演员宿舍,以及一个道具加工厂。

由于地皮有限,相较于原船,卡神的船缩短了一点。为了省钱,只修了一侧,另一侧靠反转底片。但就这样,这个船模高达四层楼,长达236米,花了300万磅的钢材,300多万颗铆钉,15000张胶合板和成吨的油漆。原造船厂为剧组开放了泰坦尼克号的档案,他们才有机会精准复刻。

此外,卡梅隆还要求不惜工本还原船内的雕饰、器皿,要求椅子、银器、挂画、服装要集大成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奢靡之风。因为泰坦尼克号头等舱里坐的,都是美国最有钱的一帮人。那是一个“镀金时代”,大家都疯狂花钱,用的是最上等的东西。如此一来,电影的预算又要上涨。

肉丝和她妈喝茶的房间,本来要花25万美元搭建,考虑到钱太多,最终采用了绿幕拍摄。为了压低成本,船身倾斜的戏份,船模最多只倾斜到六度角,剩下的交给摄影师去想办法。尽管如此,为了更好的灯光,剧组买了6.4万米电缆、一千多盏照明灯,花费巨大。这件事引起了娱乐界的兴趣。《综艺》杂志甚至开辟专栏,介绍卡梅隆每天有多么铺张浪费。当时业内普遍性意见是,福克斯在卡梅隆身上做着人类电影史上最疯狂的豪赌,被认为是整个好莱坞最愚蠢、最鲁莽的投资人。

1997年一次电影博览会上,因为特效镜头没做完,卡梅隆不得不暂时拿一些优美的长镜头来做宣传。看完后,参与投资的派拉蒙高层打电话给福克斯说,我都快吐到鞋子上了。卡梅隆那边呢,进度还一拖再拖。

外界不断唱衰这部电影,说大船沉没是因为人类太傲慢,卡梅隆会步其后尘。压力成本实在太大,福克斯不得不派人去片场调研。卡梅隆过意不去,一心只想把电影拍完,于是乎,就像一美元卖《终结者》一样,他对公司说,我可以降低个人酬劳,放弃票房分红,只要你们支持我。

结果调研的人当着他面问:你不要分红是不是知道电影要赔钱啊?

气得卡梅隆当场让他滚蛋,不要分红的事,也再没提过。多亏这个人调研问了这句多余的话。等电影上映后,剧情就疯狂反转了。

《泰坦尼克号》原定于1997年7月上映,由于剪辑和特效工作量巨大,不得不推迟到年底12月。短短半年时间里,“数字领域”搞定了上百个特效镜头。卡梅隆搞定了配音、配乐、音效合成、底片调光。

一开始的版本里,卡神为了票房,加入了一段自己拿手的枪战。可试映会上,观众都觉得没意思。他把它给删了,补拍了一些镜头。

上映后第一个周末,电影票房冲到了2860万美元,略微超过同期上映的007电影。不可思议的是,此后每个周末,电影票房节节攀升。年底上映,它又赶上情人节。肉丝和杰克的爱情,一天就卖了1300万美元。

这时,电影已经上映了七周。“泰坦尼克号”这五个字,成为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。商家、媒体纷纷拿出手段蹭热点。情人节后,票房居然又霸榜16周之久。与此同时,电影得到14项奥斯卡提名,赢下11个奖项。

远在大洋此岸,一位前不久刚去世的长者看完此片,对其表达赞美,电影宣传单位以此做文章,让它在中国院线盛放,贡献了一大笔票房。最终,全球票房18.45亿美元。卡梅隆扛过了巨大的压力,完成了自己的“封神之旅”。

从此江湖人称:卡神。

载入史册的镜头

估计票房分红让卡梅隆赚得很爽,再也不用愁没钱花。此后七年,他远离了好莱坞,没搞任何项目,整天就是潜水、历险,做冒险家。

阿凡达

早在1996年,为了促进“数字领域”的发展,他故意写了一个只能用CG技术来塑造外星人和处理关键剧情的故事,也就是《阿凡达》。可惜,那时CG技术并不成熟,项目只能搁浅。十年后,当他看到《指环王》中的咕噜,看到动作捕捉等一系列技术日渐成熟,才跑回好莱坞,准备起新片。

他问福克斯要了一千万研究经费,用以人物设计、生物造型和剧本创意的开销,构思出了“潘多拉星球”。最后,卡梅隆给了福克斯5分钟样片。片子借助动作捕捉技术拍摄,只有6个CG镜头,却花了几个月才完成。

福克斯看了,觉得很牛逼,但也很害怕。因为《阿凡达》跟以前任何电影都不一样,这是一部完全建立在特效上的电影,人物、造型、剧情都靠特效做根基。5分钟样片都磨这么久,一部电影要花多少钱?

卡梅隆终稿剧本写好,福克斯看了,决定放弃。卡神扭头去找迪士尼,迪士尼很快拍板。福克斯听说后,又靠优先合作权,唤回了卡梅隆。就这样,又一场豪赌开始了……

《阿凡达》上映时,人人都在谈论它,大家排着队去看。3D电影震撼人心的体验,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电影视觉的感受。后来,视效大片上3D,成为业内标配。卡梅隆不但再次超越自己的票房纪录,又把视效技术,往前逼了一大步。甚至某种意义上,他改变了电影。

冒险家

卡梅隆表面上看,是个导演,骨子里其实是个冒险家。这家伙从来不做一看就有把握的事,什么题材越能给视效带来突破,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搞定,哪怕是放弃一大笔财富。他脑子里永远是一些疯狂的想法,一些正常人听了就觉得“这怎么可能实现”的想法。偏偏就是这些狂想,成了他拍摄新电影的动力。

这就是为什么卡神的新片很少让人失望。因为至少,在他创作之初,绝不是奔着圈一笔钱去的。如果一个电影对他而言没有挑战,他大概率也懒得拍。每次拍新电影,几乎都是面对未知,都要克服影史上未曾克服过的困难,最终推动一些技术变革,给观影者提供一些新的体验。他嗨的是这个。

抛开电影不谈,你不得不佩服他这个人的冒险精神、创新思维,不得不佩服他敢于去尝试别人从不敢尝试的事,顶着巨大的职业风险,完成了一次次壮举。在读他的自传时,我甚至都怀疑卡梅隆是不是给老天爷下过蛊,一个人怎么能一次又一次怀揣着巨大的自信去做那些不可思议的事,还都做成了。

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期待他每一部新作。当你足够了解他过去都干了些什么疯狂的事之后,你就会好奇在新的电影里,这个男人还会玩出什么新花样,给人类的观影体验,带来哪些震撼的改变。

资源

Date: 2022-12-20 Tue 09:11